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坚持“实施标准化,提高组织化,推进产业化”的工作方针,把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体系,创新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不断强化“标准化+”意识,大力开展“标准化+”行动,全力推进标准在当地农业、行业、企业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定和应用,有效促进全区质量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两家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5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项省级服务业地方标准、4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通过验收,柏各庄大米获批地理标志产品。
农业“标准化+”加速农业现代化
享有“北方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的曹妃甸区,是河北省产粮大区和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北大米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区)。依水而作、赖水而生的农业特色,使水稻成为其农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该区水稻种植面积两万多公顷,年产优质稻谷20万吨,每年大约生产约15万吨秸秆。这些秸秆大部分在田地里焚烧还田,造成了巨大的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该区钜源农业公司对秸秆还田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制定了《秸秆还田技术规程》,该技术是将农田中的秸秆进行机械化粉碎后,均匀地播撒生物制剂,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分解,再通过旋耕机对农田进行翻耕,使土壤和秸秆充分结合。2017年土壤监测实验数据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还田前增加了27.32%,可使粮食增产幅度平均为10%,每公顷可增产250公斤。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推广有效地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改善了大气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行业“标准化+”破解技术难题
曹妃甸工业区由渤海海底泥沙围海吹填而成,属重盐碱地,土壤中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成分,适生植物少,生态建设难度大。采取传统盐碱地改良技术,要完成整个曹妃甸新城和工业区的绿化,建设费用将以千亿元计。
曹妃甸区充分发挥标准化基础和先导作用,自2004年开始,联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耐盐植物的引进、鉴定和品种培育,泥质重盐碱地海岸带原土绿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先后研究制定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原土直栽绿化技术规程》《围海吹填海沙地原土直栽绿化技术规程》《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构建了滨海绿化苗木资源库,引进80个乔木类等耐盐碱绿化植物资源,筛选鉴定64个适应滨海生态条件的植物资源,对绿化乔灌木树种及地被植物种选择、暗管排水淋盐等技术进行了成功集成,形成盐碱地原土绿化技术体系。仅此一项技术就为该区减少绿化成本上百个亿。
工业“标准化+”增强企业竞争力
标准化加速企业创新发展,曹妃甸区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承担一批国家科技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标准,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极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工业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新突破。2017年,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入选“河北省标准化创新单位”,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荣获“省级企业标准化示范单位”“河北省政府质量奖”。
“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句在业界广为流传的俗语被许多企业奉为圭臬,三友化纤在提升品质过程中同样注重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一方面,他们从工作职责、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形成了一套具有三友特色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纤维素纤维新产品研发基地”,三友化纤利用先进的纤维研究技术优势和生产能力,主持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定了国标《粘胶短纤维》《有色粘胶短纤维》《洁净高白度粘胶短纤维》等9项行业标准,确立了行业中“领头羊”的地位,成为一家迈向“做标准”的“一流企业”。
服务“标准化+”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
服务业标准化,能够增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曹妃甸区“一枚公章管审批”实现体制突破,该区行政审批局作为河北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唐山唯一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单位,率先试水“一枚公章管审批”,集中整合分散在22个审批部门的154项审批职责,42枚公章变为1枚,其全程“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和流水线式审批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唐山市首创。
为做好气象服务标准化工作,作为河北省首个申报省级气象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的曹妃甸气象局,构建了完整的气象服务标准体系,创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气象服务标准化实施模式和服务机制,推出了《海水养殖气象服务 中国对虾》等一批气象服务标准化应用成果。同时实现了经验管理向标准化管理的转变等6个方面的转变,实现了气象服务整体效能的提升。
(责任编辑:佟明彪